1)第六十八章金融灾难(上)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一初鸣第六十八章金融灾难(上)

  百年之后,有一个澳大利亚籍华人作家雪珥,写了一本书《国运1909》,其中有这么一段引言。“在‘官利’的制度下,不幸成为股东的投资者,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以图短期套利。大清国终究难以建立起以契约和法制为根基的公司制!

  这段话概括的总结了,清末上海证券市场崩盘的根源。

  外滩一号上海众业公所(theshanghaistockexchange,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这过去的一年内,随着太平洋对面的美国大步迈进汽车时代,伦敦证券交易所橡胶价节节攀升,东南亚成为了橡胶产业的投资热土。上海,则成为了最佳的融资地。

  橡胶股票是清末新政催生的一个新鲜事物,股票的发行地在上海,发行股票的却是欧美公司,股票所代表的产业在南洋。

  1909年3月10日,花旗银行门口人山人海,上海市场最火爆的橡胶股票,来自美国的“万利来”国际橡胶产业集团公司,再次发行新股三万股。

  站在花旗银行的阳台上,面带微笑的方剑雄看着下面涌动的人头。短发的洋人,拖着辫子的中国人汇聚在一起,不分社会低位的人人平等了一把!

  方剑雄有限的历史知识,限制了他对这场风潮脉搏的把握。费舍尔在年前,果断的去了一趟芜湖,一番长谈之后,方剑雄同意了费舍尔的方案,最后再捞一票。

  在此之前,费舍尔成功的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运作,万利来橡胶集团,成功的被描述成一家拥有两万英亩橡胶园,一家大型橡胶加工厂,以及向米国汽车企业长期稳定供货的大型橡胶企业。

  费舍尔成功的借鉴了方剑雄在人才招聘会上的作法,铺天盖地的报纸宣传,辅以数百“获利股东”的现身说法,万里来股票成功的把“一旦拥有一本万利!”这个观念植入投机者的内心深处。

  银行的大门缓缓打开,人群开始骚动,维持秩序的巡捕们及时的挥舞木棒,喝阻那些试图破坏秩序者。很明显,呵斥已经不能阻挡人们对橡胶股票的热情,终于有几个倒霉蛋被巡捕拉出人群,按倒之后一顿棍棒伺候,人潮被震慑,队伍的秩序得到了保证。

  “走吧,不看了!”冷静下来的方剑雄并没有多少激动,这一场盛宴尽管吃的肚子饱胀,但是更多的民族资本被西方投机者套走,损失的还是这个国家的元气。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说,由于这一场灾难,加剧了商办铁路的困境及清政府铁路国有化的决心。(作者语:清末铁路国有化,主因是商办铁路的失败,各省打着爱国旗号的商绅,在商办铁路的风潮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铁路国有化引发了保路运动,清政府吃相难看是主要原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