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48】_寒门升官手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抱着几捆白纸一一的发给学子们。

  “你们只当这是大考,莫要吊儿郎当。”林教谕背着手沉声道,“先生发的草纸,等会也要上交。”

  说着,一双含威似剑的眼睛扫了一眼底下,“开考前,检查检查笔墨,别等会慌了神,再有,身体不适的赶紧去茅厕,一旦开考,不可中途举手出去,否则成绩当场作废。”

  话音一落,几个沉不住气的学子,立马站起身撩开长衫,拔腿冲进茅厕。

  谢行俭检查完桌上的笔墨,按了按腹部,索性起身跟着同窗走了一趟茅厕,他暂时没有方便的想法,只不过是想出去活动活动,省着干坐在位子上紧张兮兮。

  待人到齐后,外面的大钟又被敲响,‘咚咚咚’的几声后,林教谕点了点口水,将怀中考卷分成两份,交由底下的两位先生分发给在座的学生。

  谢行俭数了数,一共十五张考卷,五张帖经题,十张墨义题。

  他心中不由庆幸,没有诗赋题。

  这几日在县学,他的诗赋才能几乎被同窗以及先生嘲笑了个底朝天,好多人还以为他故意藏拙,还有人带着题目好奇的向他请教,他连连羞赫摇头,直言他作诗的水平一般,当不得教授。

  一来二去,身边的人这才真正的知晓一甲二名的童生谢行俭竟然是个诗呆。

  谢行俭听到周围一味的调侃和取笑,全部照单虚心接受,众人见他不恼,反倒自个红了脸,纷纷闭了嘴不再提及谢行俭的诗文短板。

  县学出的月考题相对童生试而言,要难上几分。

  比方说他正写的这一道墨义题。

  只给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有篇五经文章里面涉及好几个人物,主要讲述德行之意,且题头只给了一个提示词,需要考生列举出文中出现的七到十个人物的姓名,并写出相关注疏原样。

  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篇文章给的信息不多,他要根据关键词联想,首先要熟悉五经,能准确的猜对出处,再然后要在草纸上默写出全篇。

  对,题目没要求默写全篇,但他必须要默写一遍,不然林教谕发草纸是干嘛的?

  草纸的作用当然不是鸡肋,据他这些天的打听,方才知道县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草纸,每回考试结束,先生们都会细细查看草纸,但凡上面字迹端正,一条不露的默写出考卷上未要求默写的文章,先生们看了,都会酌情在学生的考卷上加上几分。

  谢行俭将试题又读了两遍,脑海中立马调出《尚书·咸有一德篇》,他执起笔沾沾墨水,提笔在草纸上迅速的默写下全文。

  又按照墨义题的要求,将人名以及相关注疏填在考卷上。

  他们不是秀才,县学出的月考题涉及的八股文不多,大部分都只是要求学生能熟读四书五经罢了,谢行俭翻看了一遍墨义题,发现出的题目虽然一大半都很偏门,但都不需要破题深入探究。

  只是题目有点多,但只要书记得熟,一口气写完一点都不难。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多一点的样子,谢行俭就歇了笔,墨义这一部分,他已经全部做完。

  待字迹全部干涸,他将底下的帖经卷抽出来,边揉着酸胀的手腕,边凝神看剩下的考题。

  帖经题目短小精悍,需要学生一字不落、一字不差的默写前句,中句亦或是结尾。

  谢行俭每看一题都要在心里过上两遍,唯恐一不留神写错了字,污了卷容。

  临近尾声,窗外的大钟响了起来,林教谕站起来提醒道,“还剩一柱香,大家抓紧交卷,过时不候。”

  言罢,周围一顿交头接耳。

  后排的两位先生适时站出来呵斥,“喧哗作甚!交卷用手交,你们嘴巴子动什么劲。”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