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八章 后生可畏_怒海归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能开放心怀去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实属难得。另一方面,作为官员,他极其清廉、勤政,让人称赞。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统帅着大明最jīng锐的炮兵部队的弟子——登州巡抚孙元化!

  如果董南没记错的话,明清之际最著名的汉jiān吴三桂、“三藩”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皆曾为孙元化的部下,如果能未雨绸缪的解决掉这些隐患,那明亡、更确切地汉人政权的夸特进程必然会大大延迟。而这才是董南不辞劳苦,非得去上海拜访他的真正原因。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能否服徐光启加入穆秀才的阵营,搞清楚其入教的来龙去脉显得尤为重要。要比董南也不会耐着xìng子,听金尼阁这番或许他自己都不相信的鬼话。

  见董南微微的了下头,金尼阁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徐先生第一次接触天主教,是在他三次乡试落第之后。那时他为了能从秀才考上举人,已经整整爬了十五年的‘烂路’。”

  赶考路上,屡遇风雨,泥泞的道路令人联想起科举之路的艰难,就像“烂路”!比喻很形象,不堪是一个中国通。

  董南笑了笑,如有兴趣地问道:“利玛窦?”

  “不,不是利玛窦神父。”

  金尼阁摇了摇头,侃侃而谈道:“那应该是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耶稣纪元1595年,他还在广东韶关教书度rì,等待下一次的乡试。百无聊赖间,得知当地有耶稣会教士教道,便怀着好奇心去拜访了正在那里暂驻的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神父。在郭神父这里,他平生第一次听到‘耶稣基督救世’的真理,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也第一次知道还有一个欧罗巴。

  中西文化思想,在他身上第一次相遇和撞击。可以想象,这对徐先生内心的冲击有多大?他的视野仿佛就在那一刻全然展开了,当他从郭神父那里听到另有一位也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德才更出众,将会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的时候,他就马上想见到那位神父。遗憾的是,利玛窦神父当时去了南昌,他们二人失之交臂……”

  到底是位久负盛名的饱学之士,金尼阁的修辞简直令人惊叹。

  在他的语境里,徐光启跟利玛窦的头一次见面,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用他的话,一种历久弥新、满含真理、博爱和生命信息的宗教信仰,在徐光启身上奇妙地融合,而相得益彰。

  如果看到利玛窦写给教廷的那些信件,徐光启会有什么反应?

  董南对此很是好奇,然而在此之前他有过承诺,作为合作的诚意,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得做有损耶稣会声誉的事。所以只好作罢,而是有些不耐烦地提醒道:“神甫,我只想知道他什么入教的?是怎么入教的?仅此而已。”

  “尊敬的公爵大人,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