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1章 共赴国难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老将军敬启:

  吾大明安国候刘鸿渐是也,久闻秦老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交,本候不胜荣幸。

  秦氏一族满门忠烈,秦夫人更是不让须眉,为大明东征西讨,四十余年矣!

  大明朝纲不振、贪宦横行,以致报国之英烈饮恨荒野,此朝廷之过也!

  自天启皇帝中道崩殂,大明之积弊已若脱缰之烈马,非圣上不为也,实非人力可御也!

  然圣上亦夙夜忧叹、呕心沥血,今十又七年矣!

  圣上,披之以旧年龙袍,食之亦不见荤腥,大明之国本、之公主亦是如此,省之银钱皆用于军需,此是为本候亲眼之所见也。

  圣上如此,实为华夏千年之稀见,亦为历朝帝王而汗颜。

  本候所言,非炫耀圣上之德也。

  秦氏一族饮恨疆场,不得朝廷之封赏,本候闻之亦填膺义愤,此非圣上之过夜,实为奸佞贪宦之所为也。

  所赖圣上幡然而悟,聚贤臣而诛不法,朝纲矣愈见乾坤,圣上重又励精图治,以期亡羊补过矣。

  本候年轻才薄,得圣上器重,而托之以大事,一年有余矣,然自知粗鄙无知,恐托付不效,伤圣上之心,而废大明之基业也。

  是以本候向圣上力荐庐州府之虎山(黄得功字),重庆府之秦夫人为宣辽、西南之都督,希冀二位怜我汉人之江山旧土,而忘旧日之怨仇也。

  今大明之患,虽北有建奴汉奸,南有匪贼军阀,但若二君同心同德,京城有本候侧应、有圣上专断,亦不足为俱也!

  至于武昌之戕贼,秦夫人当择重镇而据守,静观其变可也,若不出本候之所料,两月之内,武昌必有事变,到时秦夫人可择机而入。

  军中之事,全权于秦夫人行事也,西南监军,护国侯(王承恩)之门下也,势必不扰秦夫人军令。

  而武昌之事,上谋则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具体行事,本候不多言矣。

  秦夫人当以四万京营为根基,以朝廷百万太仓银为倚重,征兵十万,以待后用。

  秦夫人与虎山一南一北,众志而成城,如此大事可期矣。

  若夫人有任何建言,皆可书信于监军,他自会通传于本候。

  汉人之江山、百年之基业,幸与二君协力、共赴国难。

  是为至盼。

  手此!敬颂!

  大明安国候刘鸿渐谨启,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二夜。

  书信很长,写了好几页,足见刘鸿渐对秦良玉、对川蜀的看重,南方为大明根基,断然不能乱。

  秦良玉看完书信久久不能回复,刘鸿渐的信与崇祯的信还不同,若不是他力荐,崇祯必不会重新启用一个土官。

  是以崇祯的信必然不会讲太多朝廷里的情况,而刘鸿渐的信就很简单了。

  先说明大明如此,不是皇上昏庸,而是朝臣太坏,继而说明一下崇祯的惨状,博得秦良玉的同情,事实上这方面刘鸿渐倒是说的全是大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