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1章 只弯腰是不够的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上,十四年后的郑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当时清兵入关一路南下,郑森迫于形势急需一个新的安全的栖息地,这时候何斌来了。

  何斌献上琉球海图并称那里物产丰富且土地富饶肥沃,军队可以就地取粮而不必携带过多的粮草。

  而后小郑力排众议、迫不及待的带着大军冲向了琉球,甚至于连粮食都没带多少,一来是何斌说了,那边物产丰富不缺粮食,二来螨清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也确实没什么粮食。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普罗民遮城后,双方进入了漫长的攻守对峙阶段,而且一直持续了一年之久。

  事实上琉球物产丰富是不假,但盛产的却是甘蔗和白糖等经济作物,唯独粮食却不在其中,琉球本土的高山族人又多以渔猎为生,压根就没几个种地的。

  郑森当年肯定是气急败坏的,有没有把何斌宰了尚未可知,但手下的士兵还是要吃饭的。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被迫派兵到琉球西海岸各地屯田种番薯、土豆,进行生产自救。

  即便如此,郑军因缺粮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依旧十分惊人,两万五千人人的大军只携带了六千石大米、三千石蔗糖,只够他们维持两个月的供应。

  哪怕努力屯垦,郑军也一直为缺粮所困,后勤补给十分紧张,士兵每月只有不到三十斤米作为军饷,热量大致是一千七百大卡,但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八百大卡,才能维持正常的体能。

  但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是需要时间的,郑森无奈之下又不得不向当地的汉民以及高山族人征粮,只允许他们保留十分之一的口粮。

  这也是高山族人对郑家不友好的重要原因,派往台南一地的六百屯田部队,在最后只有一百多人柱着拐杖回来。

  据他们反映,每天都要饿死好几个人,以至于他们无法抵御高山族土著的袭扰,在郑军辖的城镇里,官员们甚至将自己的丝绸官袍送到粮店里去换口粮。

  相比之下被围困的荷兰佬就舒服多了,士兵每天享有一斤米和一份鹿肉干,军官还可以分到培根与腌猪肉。

  只是因为无法及时补给维生素c,很多荷兰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脚发臭,而且热兰遮城没有排水系统,外头又被郑家重重包围,排泄物处理不便,据说半年多后城内的臭的苍蝇都进不去。

  郑家与荷兰佬最后的决战暂且不提,此时的刘鸿渐可没工夫跟荷兰总督欧瓦特耗着,北洋水师的第一目的还是解救被围困的小郑。

  收复琉球不过是临时起意,不能耽搁太多时间,按照既定的计划三天内倘若无法攻破热兰遮,他便会留下秦拱明的白杆兵团,自己则率领北洋水师火速支援。

  并且他并没有对热兰遮城实行全面封锁,而是仍旧留下鹿耳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