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首府渝州_唐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置立垫江县。

  巴县治下,只有了南岸巴城和地域。

  泸州总兵府,都督府,转运司奉令移治巴县城。

  泸县另置江阳兵府,昌州那里的兵府易名为大足兵府,兵府官员移治大足县,指挥使王泽奉令去往接任。

  韦扶风征发渝州各县壮丁筑城,使人去往各县督促流民入籍,发兵清剿匪患,尽量争取在短期内做更多的事情。

  由于有二十几万人力可用,军力和流民中,有很多擅长建筑的外来工匠,加上食物管饱,赠送宅基地激励,巴城的罗城墙分段施工,两个月筑成了大半粗胚的高大城墙。

  新城墙依据地势走向,高低起伏,很像连绵的土坝。

  北边频临大江的城墙,预计扩展至四千米,待得陆地罗城墙合拢有了防御作用,拆取前刺史筑城用的石料,建筑扩展的临江城墙。

  一座城池的建造非短期能够完善,韦扶风只求完成粗略的圈定。

  筑城之中,也在城内开挖渠河,河土用于筑城墙,渠成引江水流过城中。

  韦扶风的筑城布局,事实上借鉴了汴梁城(开封府),让渠河成为重要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商业和居民生活。

  汴梁城是宣武军朱温的统治中心,但城池的扩建是前人宗室李勉所为。

  由于地势的不同,巴县新城很难获得对称平铺的布局。

  韦扶风又借鉴金州西园,在城中一些地域,因地制宜的形成自然景观。

  为此,韦扶风命令渝州豪族出文人雅士,参与新城的景观建造。

  筑城过程中,有属下向韦扶风建议,流民信佛敬道的人很多,不如在城中地势最高处,建造一座佛寺和佛塔,求安人心。

  韦扶风采纳,令建议之人负责建造佛塔,最好与长安城的大雁塔媲美,建议之人吓一跳,但还是领命筹划勘地。

  筑城进行的轰轰烈烈,韦扶风很少亲临现场指手画脚,多在巴县的城楼上瞭望,节度使有节度使的威严,不宜频繁的越俎代庖。

  随着城墙的大体成型,韦扶风逐渐减少筑城壮丁,让壮丁转去务农,最后只用巴城人和能工巧匠建筑城门。

  巴县南城门楼上,韦扶风和属下面向城内,望着连绵广大的长龙城墙,整个罗城分段依据地势走向,起伏连贯,整个新城的周长足有三十里,比汴梁城还大。

  城池广大固然能够容纳更多人口,但守御也是不易。

  韦扶风满意,自觉不能输给了扩建成都城的高骈,他的心中就是在与成都城比较。

  经过两个月的筑城,城池的后续筑造基本有了计划。

  佛塔已然在筑建基础,筑造官回禀说缺少造高塔的经验,不敢草率建筑,担心出现崩塌的严重后果。

  韦扶风允许延后建塔,改为建筑佛寺,最少要尽早建成大雄宝殿,他打算去长安或者洛阳请几位高僧过来,那才是佛寺信仰的根本。

  坐镇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