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一章 辉煌计划(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中,但想来,论建造的水平,只有那个会建造城墙的家伙水平最高。

  那个建造城墙的高人现在在城外盖土窑呢。

  李孟羲再一次找到建造匠人时,建造匠人正带着绳索锄头标杆等物,正量到了第二十个土窑。

  李孟羲带着新的施工任务来了,他问,能否做一个三千尺长的尺子,要求是,这个池子从前到后,一般高齐,不能有一点凸凹。

  建造匠人郑重的点了点头,“能。”

  “能?”李孟羲眼睛亮了。

  这个施工要求高极了,三千尺那么老长了,要从头到尾近乎水平,竟然能造出来。

  “能。”匠人还是点头。

  李孟羲笑了,“若真能造出,必有重赏!”

  一丈是十尺,而三千尺的池子,长足有三百丈,比城墙都要长了,所以,便不能建在城里。

  再考虑到为了方便测试,李孟羲索性把三百丈长的加热槽直接建在土窑集群附近。

  有了加热槽,还是不够,还需一千个靠近加热槽方便淬火的水槽,还有需要足够的淬火工具,既,铁钳或是铁夹子。

  铁匠营正在制造打铁工具,但想来,铁匠们打造的工具顶多是够自己用,几百铁匠,是打不出一千个钳子的,而要是没有钳子,李孟羲不知道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铁条从加热槽上拿下来。

  所以,还得铁匠们另作配合。

  铁匠营地,匠人队长正跟人商量着该在哪儿建个新的融铁池子,这时,传令兵带来了新的军令。

  传令兵说到,“军师有令!这两日,铁匠营需做够铁钳千把,以待后用。”

  这个命令有些莫名其妙,最近几日,匠营没有干别的事,都在给自己打造趁手工具,可铁钳这玩意儿,一人有一大一小两个就够用了,也不知打那么多做什么用的。

  可军令已下来了,只能照做。

  于是匠人队长转了一圈,挨个交代,每人打钳子五把以上,两日打完。

  铁匠们听闻此令,反响不大。

  李孟羲留给铁匠们打造工具的时间是足足七日,这个时间太充裕了,多打两把钳子,钳子又不需要多大强度,随便锤一锤就行,花不多长时间。

  这一切安排完之后,所需的最后一点准备,是炭。

  按加热槽三百丈长,槽中平铺二指厚的炭粉,而为便于加热,加热槽应该是跟钢条一般长的。

  想到这里,李孟羲顿时疑惑,“对啊,钢条得多长合适?”

  为找出合适的尺寸,李孟羲去找了蹶张大弩一具,他拿着绳子比着量了蹶张弩弩臂的长度,长度大致三尺多。

  而考虑到钢条弯曲幅度不如木料大,所以钢弩的弩臂要长上一截,基于这样的考量,钢条应该是四尺长。

  一般的剑也普遍才三尺,四尺算是比较长了的,再考虑到,环首刀就两千把,再加上融炼时的损耗,两千把刀具的铁料要铸造一千根钢条,其实不太够用。

  所以,又要保证有四尺长,又要铁料够用,便只能尽可能窄一点。

  最终,李孟羲确定的钢条尺寸是,长四尺,宽一寸半,厚度则约为零点八分,十分为一寸,零点八分约是两三毫米那么长。

  当钢条尺寸确定下来之后,那么加热槽至少也要宽四尺,四尺宽三百丈长的槽,平铺半指厚的碳粉,平均每丈需碳粉三十斤,那么百丈就是九千斤碳粉。

  诺大的数量。

  炭也不一定够,而且不同的炭燃烧时烈度不一样,所以,为尽可能减少误差,李孟羲经到处询问之后,他问得,军中杨木最多。

  所以,便只用杨木烧炭,烧九千斤碳粉。

  而因烧炭过程中,开窑时间,或是烧制时间长短,也影响炭的性能,烧的好的炭火力旺盛,而不好的炭火小烟大,所以便最好九千斤炭一窑烧完。

  而军中的几个炭窑都不够大,不足以一窑出九千斤炭,所以,还得重新再搭一个窑。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