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大买办伍崇曜(求支持!)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白天都没人打赏。可怜啊!只能感谢还在看书的大大们!)

  很快,许大光将李见微带来。他们原本就是熟人,同一届考武举的同年。

  李见微见了冯云山,丝毫不见畏惧,彬彬有礼,完全不似武举出身,倒似有几份读书人的沉静在。

  冯云山问了下清军中各类火炮、鸟枪的性能情况,李见微回答得头头是道,看来对火器是比较了解。

  不但如此,李见微竟然对洋人的一些先进火枪也比较了解:“圣王,满清和圣军都在使用的鸟枪、抬枪,大多是老式火绳枪,劣质铸造枪管,炸膛率高,射程才百余步,不到洋人说的百米,而且清兵勇们都不会瞄准,50步距离,百发而不得十中。”

  “而洋人在鸦*片战争中使用最多的‘褐贝斯’滑膛枪,乃是一种成熟的燧发枪,听说好多都是什么东印度公司生产的,见微有幸使用过一种印度款‘褐贝斯’超轻短管滑膛枪P1812,又轻又断,射程能达250步,也就是洋人说的200米,幸好80米以外就准度不大了。听说这种火枪不但成本低廉,制造起来也很方便,洋人单这个什么东印度公司每年便可制造数十万上百万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又将这种‘褐贝斯’燧发枪改成击发式。”李见微瞟了一眼亲卫身上背着的鸟枪,忧心忡忡地说道,“亏我们还在为些垃圾般的鸟枪能够配齐一半而沾沾自喜。”

  “而我听闻西洋的法兰西的火枪更为精良,原来是装备查尔维尔MLE1777燧发滑膛枪,随着他们的皇帝席卷欧洲,后来又研制了查尔维尔MLE1842新式击发滑膛枪,射速更是加快不少。性能比英人的‘褐贝斯’滑膛枪还要好。”

  冯云山惊呆了!他想不到,在广州城里的一名清军武将子弟中,竟然还有这么了解洋人新式火枪的。捡到宝了!

  不由大喜,夸赞道:“想不到李兄弟对洋人的火器竟如此精通。而且李兄弟又愿意加入我太平圣军,劝说令尊弃暗投明,真是最好不过!”

  “圣王有所不知,见微因母亲身体有疾,经常找洋人传教士看病,几年下来,与那些洋人比较熟悉,甚至能说几句简短的洋文,对他们的火器有些了解。至于弃暗投明,原本就是我汉人该做的事情。见微还得替父亲向圣王告罪一声。”李见微解释道。

  “各位其主,何罪之有。何况令尊为官清正廉明。”冯云山又赞叹一声,才说出自己的目的:“李兄弟,本王听闻法兰西的洋人又研制出一种叫米涅线膛枪的火枪,采用专门的圆头柱壳铅弹,比枪口小,容易塞入枪膛,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能在发射时将使子弹和膛室之间的密封性好,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据说,射程能达到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