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9章 魏源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普通叛军那样。他们竟然不但和洋人做起了贸易生意,还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有计划有规模地发展期西方的工业来了。

  到这个时候,魏源知道,这个冯云山的确是一名当今的眼光独特之人。他比自己更要了解这个世界,魏源不由对他有种强烈的好奇,若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就有一种要还俗去投奔这个冯云山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有这个眼界的知音不多啊!

  这次,这个冯云山的手下来探寻自己,邀请自己出山,通过这名同样是糊南宝庆府的家乡人,同样是读书人的刘长佑的嘴,魏源才得知,自己出家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天下竟然已经大变了!

  原本只是粤贼头领的冯云山,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的讨虏军,连续击败满清朝廷的官兵,占领了整个南方。而这两个月,又发动北伐,竟然一举击破北京城,整个大清,除了满洲辽东三省之外,其余基本都被取代。

  大清竟然灭亡了!而长毛贼也很快要被这个冯云山吞并了,天下,如今已经是这个叫冯云山的天。

  于是,对于这个叫冯云山的君主的邀请,满怀报国之心的魏源,又心动起来。冯云山建立中华帝国,将南京改名圣京,作为帝国的国都,这个消息一传来,魏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了。加上此时,刘长佑又来邀请,说是黄河即将大决口,会淹死灾民无数,奉帝国皇帝之命,前来邀请他前去面圣,共商治黄之策。他大吃一惊:当初,他早在十多年前便提出过治理黄河河道的方法,便是改黄北流。

  于是,他当即答应归顺帝国,为百姓出仕。

  “哎呀,魏老先生,云山来迟,还望先生恕罪!”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魏源转头一看,一名身着明黄服侍的中年人,在数十人的拱卫下,来到自己面前。

  魏源立即意识到面前这名身着明黄龙袍之人是谁,忙拱手以礼,道:“前朝罪臣、如今的方外之人魏某,拜见陛下!”

  “魏老先生不必多礼!朕邀请老先生的目的,想必子默已经跟你说过了,不知老先生认为如今黄河该如何治理?”冯云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起了魏源,他面带微笑,心中却是一凛!

  看着面前已经形容枯槁的老人,冯云山不由心中叹息,暗自拿定主意,要请江南最好的名医给这在后世历史课本上赫赫有名的这位近代思想家治病,延长他的生命。

  除了对这著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冯云山不想这位以近代启蒙思想家著称,鼓励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样伟大著作的古人,最后竟然沦落到醉心于佛学,郁郁不得志而悄无声息的了然死去的地步。

  冯云山对于这名近代著名的学者,可很是推崇。

  要知道,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作为一名以求学科举为第一要务的读书人,魏源能成为近代中国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并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交往密切,能自行编写包括众多国家的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内容,特别是第一次鴉片战争失败之后,他便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朝廷的军队,这种眼光,便是林则徐,也不具备。

  而且,冯云山对于魏源的兴办实业、关心百姓的思想很是敬佩。这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古人,有自己思考的古人,对于魏源甚至主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想法,冯云山更是叹为观止。若不是早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位人物,冯云山几乎以为这也是个穿越者。

  “陛下,草民以为,当下每隔半年,黄河便要小规模地决口,每隔三四年,便要大规模地决口,究其原因,皆因为黄河本就是夺淮入海,泥沙大量堆积,已经严重阻塞河道,因此才会如此频繁地决口。”魏源对黄河倒也熟悉,他十余年前,专门道黄淮地区仔细研究过,加上提早知道冯云山此次请他来,便是为治理黄河之事,早有准备,答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要根治黄河,必须要疏通河道淤泥积沙!”[.]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