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2 章 问策(三)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薄,使得人均土地出产不断减少。但是朝廷官府的开支逐渐增加,造成农民负担增加,最终导致大批自耕农的破产。众爱卿应该也知道,百姓只要一破产,手中唯一值钱的便是土地,将自家的田产出售来度过难关,从一名自耕农沦为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非但如此,比如明代,不但破产农民出售土地给地主,不破产的农民也会将自家土地挂靠在官僚乡绅或是有功名出身的拥有免税特权的人名下,变成实际上的租户。而租种田地,租粮是非常昂贵,甚至达到一半收成,这样一来,一旦天灾或者变故,便会有大量租户无法填报肚子,沦为四处抢粮的流民,从而促使农民起义。”

  “当然,在朕看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形历朝历代都有发生。土地兼并或许不会很快很直接地导致农民起义,但土地兼并后一碰到天灾或者外部的战乱,必然会导致庞大流民群的形成,进而便随时会爆发农民起义。而满清一朝,特别是近几十年,各地民变大大小小数百上千起,叛乱不断,即便不灭亡在朕的手中,也会覆灭在别人手中。原因无他,土地兼并太过严重。加上如今整个华夏的人口有四亿之多,若是土地仍旧让之保持现状甚至继续兼并下去,朕的江山,只怕也长不了!”

  冯云山一口气将自己对土地兼并的担忧说了出来,看着众人。

  湖北巡抚刘长佑一直掌管农业部,加上曾在桂林治理过一段时间,对土地兼并深有体会,当下出列奏道:“陛下所说的土地兼并,揭破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最为重要根源!历朝自耕农的社会架构,最大的财富,便是土地!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而土地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财富。但凡有些银两的,总是想办法去换取良田。包括朝廷的官员,能引起大面积腐败的最大诱因,也是兼并土地。县令想贪几百上千亩,知府道台想贪几千亩,到了巡抚总督大学士,便想贪几万亩十万亩,而亲王等,甚至数十万亩,这世上再多的土地也满足不了贪念。必须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否则,我中华帝国也会走前明前清的老路。”

  也只有作为冯云山的心腹的刘长佑这样的帝国老人,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直隶巡抚周胜坤直截了当地道:“陛下,如今天下已定,干脆将原本的满清地方官员和乡绅全部抓起来,将他们的田产全部充公收缴帝国国库,陛下再拿出来分给那些无田的百姓,既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又获得民心。”

  周胜坤的话,让旁边的众人均倒吸一口冷气,还别说,如今讨虏军已经掌握了天下,若是要这样做,虽然难度和阻力很大,但并非不可能。

  几个满清降臣均面色大变,眼巴巴地看着冯云山。他们也是周胜坤所说的满清地方官的一员,若帝国真的这样做,即便放过他们,他们也不好再为官,没那个脸面了。

  刘长佑脸面阻止道:“万万不可!陛下,如今帝国新定,百事待新,一切都还没十分稳定。何况满清并未彻底灭亡,辽东一地还有势力,各地也有少量残余。这些归顺帝国的地方官员和团练,深扎地方,势力强大,还是以缓和之法徐徐图之,万不可强行没收,逼其与帝国决裂。”

  江苏巡抚李鸿章第一次开口了:“陛下,微臣也以为,万万不可对地方乡绅和官员出手。陛下先前已发布告示,广大乡绅官吏顺应号召,归顺帝国,如今地方乡绅机满清官员虽都归顺帝国,但帝国根基未牢,断不能出尔反尔,引起变动。再者,陛下,土地兼并之举,总有方法,虽不能彻底解决,但总归能减缓影响。”

  见冯云山点点头,李鸿章继续说道:“微臣以为,大力引进和发展西洋工业,一方面能引导无地的佃户等百姓分流出多余的劳力前往工场作坊,这样便能减轻无地缺地的矛盾;同时,若是有钱的富户、乡绅将银子流入新兴的工场作坊,便能减少对土地的亲睐,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土地兼并的程度。”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