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1章 出兵东洋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日本征服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这一点,林鸿年也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他还是觉得不是最好途径。他力排众议,直接上书皇帝,建议不急于直接武力征服东洋,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边以经济入侵,大量出口工业布匹、圣油、瓷器、白糖、儒家和佛经书籍等物资,另外少量的中药、迷你丸、英雄丸等福寿膏提纯物,将日本的财富通过贸易手段掠夺过来,同时,又摧毁了日本的原生态农耕经济,加剧了其国内武士阶层和平民百姓的矛盾。

  而且,林鸿年通过对日本的了解,断定强大的长州藩和幕府之间,必定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发战争,事实上,他也联合特务司派出不少细作煽动引发这些矛盾的爆发。林鸿年的谋算便是先让那些经济崩溃走投无路的幕府和地方藩主大名之间发生战事,这样便会造成其国力大损,最好是一批能征战的武士军队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中华帝国再以九州藩的名义出面收拾残局,这样能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少,而且还让日本有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九州藩适时推出招募和安抚流民的计划,便能很快收拢人心,获得整个日本民间的支持。进而,中华帝国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控制日本。

  林鸿年的老谋深算打动了皇帝,皇帝批准了他的计划,并指令九州岛以及在日本事务,全部由他负责。这也是为何李观龙虽然统帅三万讨虏军,但仍然听从林鸿年的原因。

  因此,在反幕势力占领京都,派来使者,递交国书,希望能获得中华帝国的支持与承认的时候,林鸿年根本没有将国书递交圣京转呈皇帝,而是直接扣留使者和国书,不做任何回应。

  而过了两天,当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和大老井伊直弼的接连两拨求救信使赶到长崎时,林鸿年知道,他等待的时机已经到了。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求救信非常实在,只要中华帝国帮助幕府击败长州藩等讨幕势力,幕府愿意将四国岛也交给给九州藩纳入其治下,并且,一次性出黄金150万两,充当出兵的军费,讨虏军将士若有战死,均由幕府进行高价抚恤,而且,日本国还愿意尊中华帝国为宗主国,世代对帝国朝贡。

  不得不说,井伊直弼是下了血本,看来幕府也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才会如此以惨重的代价进行交易谋取中华帝国的支援。

  林鸿年当即决定出兵。由李观龙作为主将,统率30000讨虏军步兵将士,会同东洋舰队和九州藩藩兵2万同时出兵,同时,又请求朝鲜的陆顺德也一起出兵,出征日本。

  二天后,李观龙率领的以步兵第十二师为首的2万步兵抵达兵库港,将京都退往本州岛西部长州藩的退路全部封锁,另外1万讨虏军步兵会同九州藩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