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业的根基_天下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先停收各地厘金杂税。

  1887年4月,两广、山东、湖广陆续取消厘金杂税,在胡楚元的暗中艹控下,清政斧被迫在全国将行商税和坐商税统一,不再收取行商税,只在商铺征收商税,并将商税额度提升至十三抽一,以弥补行商税的减免。

  1887年,随着各地金融市场的统一,清朝廷全年征收印钞税达2475万清圆,各商行上缴利税达5192万清圆。

  不管清朝廷怎么想,胡楚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是越来越大,而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确实开始恢复,有着向康乾盛世发展的趋势。

  同样,随着胡楚元以农为本的务实派的扩展,曾国荃、梅启照、刘坤一、谭钟麟、荣禄、鹿传霖、张之洞等人都是务实派系的封疆大吏,江南六省、湖广、两广、山东、四川、云贵、直隶、山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都在扩大,绝大多数的资金也都来源于中信系。

  虽然钱是各位总督拆借的,可账都得算在清政斧的头上,至1887年底,清政斧对中信银行的实际借款总额达到亿清圆,平均贷款利息为%。

  胡楚元也不发行国债和银行债券,而是继续使用存票法,发行固定利息为7%的五年期存票,仅仅是依靠中间的差价,他每年都净赚1892万清圆。

  另一方面,即便是减免了全国的厘金杂税,清政斧在1887年的财政总收入也达到亿清圆,各省封疆大吏从中拿取的比例约在三成半左右,基本能够保持各省的军饷和洋务支出。

  这些账,清朝廷自己会算,不管是醇亲王、礼亲王还是肃亲王,大家对胡楚元都是特别依赖的,而胡楚元也基本成了封疆大吏和满人中央政权,以及欧洲列强和清朝廷之间的沟通桥梁。

  此时的清朝廷还不至于像最后阶段那段疯癫,他们很清楚,只要胡楚元无心造反,只想赚钱,对朝廷也有大用,能够帮朝廷赚钱,能帮清朝恢复到康乾盛世,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在他们看来……胡楚元手里只有一个用于保护自己的福字营,想造反也没有兵权啊。

  胡楚元也和肃亲王私底下交了个底,若是哪天,朝廷容不下他了,他就和妻子一起前往美国,他在旧金山海湾一带买了数十万亩的田地,正在建设一个最奢华的庄园。

  他在美国有数亿美金的资产,也能算是美国排名前三号的富翁。

  清朝不留他,自有留他处,他也犯不着死活都得赖在国内。

  他犯不着啊。

  既然是这样,清朝廷也罢,慈禧也好,索姓就将他当作赫德那样的人来用,只要他能把朝廷户部的仓库填满白银,关键时刻能帮清朝廷和洋人斡旋,他就是最有用的人。

  当然,慈禧不急着动手,醇亲王、礼亲王不急着动手,那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