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_天下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纺织品总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而国内的毛纺加工业还不能像英国人那样做到非常精细的地步。

  在传统的农业领域,随着化肥和机械耕种的推广,以及畜牧业和其他技术上的改良,加上大规模的农业基础投资,中国农业总产值相比1878年增加了14倍……关于这个数字,实际上也存在着物价指数和外汇兑现率的问题,但平心而论,粮食总产量,特别是谷物产量确实有着大约倍左右的增长,东北的开禁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确是国内禁烟的成效,大量土地不再种植鸦片,而是改为种植谷物和棉花,这个现象在山东、河北显得特别明显。

  然而,这一切的数据其实都可以忽略,真正值得胡楚元关注的是国民平均收入和物价指数。

  随着《贵金属管制法》和《银圆券法》的实施,国内已经逐步用清圆券取代了银圆,这使得国内货币供应更为充裕,在上海,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已经达到清圆,相当于美国平均标准75%。

  伴随着这个大幅度的增长,中国的物价也在提升,但增幅远不如收入的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增加了四倍,其他经济作物产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其次,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是城市化的比例,根据内阁总理府的大略统计,截至1897年底,中国城镇居民的数量已经从3400万人增加9300万,占总人口的%。

  这个数据就意味市场容量在激增,百姓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某种程度上也必须去消费,而这正是纺织工业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以马鞍山县城为例,这是一个几乎完全依靠富国系资本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县,从开始投资到今天不过有十五年的历史,如今却拥有超过70万居民。

  当地最为核心的企业是马鞍山钢铁机械总厂,它每年的生铁、熟铁、钢及特种钢的总产量约在220万吨,其中,钢及特种钢占据一半,直接雇佣工人万人。

  这个数据和美国的卡内基钢铁厂大致相当,围绕着这家厂的采矿场同时雇佣着万名采矿工,为这家工厂提供电力的马鞍山电厂,为工厂提供运输服务的劳工,以及下游的六十多家生产刀具、农机具、曰用钢、链条、钢索、五金等加工厂,上游的模具厂,仅此关联而出现的工人就有十多万人。

  在马鞍山,同样存在着另一家巨型的国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马鞍山总厂,涉及到造船、枪械、蒸汽机、汽轮机、锅炉等多家工厂。

  除此之外,还有和电厂配套综合利用的水泥厂、玻璃厂,以及为了解决当地工人婚姻问题的纺织厂、缫丝厂,配套解决煤矿和其他矿石的化工厂、化肥厂。

  在这两家巨型工厂的聚集效应中,马鞍山县在短短十五年间就成为了江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