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章 一个恐怖的中国_天下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在这股大浪潮中,他提出全面学习德国的口号,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商人、乡绅、名流前往德国考察,制定详细的德国公报,研究德国经济、政策、军事、政治和文化,从教育、军事、经济、科技各个方面都在抄袭德国的政策。

  然而,事实是中国和德国已经渐行渐远。

  国际局势的变化是说不清,谁也不清楚,或许有一天,中德又要结盟……中国的未来仍然是模糊的,即便是胡楚元也无法说清楚。

  时间过得很快,1899年也仿佛是一晃而过。

  1900年初,清政斧陆续和三十多个国家、地区签署了互惠通商协定,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通商银行、中信银行也加大了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分行的步伐,随着《中央货币管理条例》、新的《贵金属管理法》实施,国内货币政策逐步开始央行化,国家黄金、英镑及其他主要外汇的储备量都在增加。

  中国仍然控制世界上25%的白银储备,对世界银价拥有最大的影响力,也逐步将银价稳定在-克:1克黄金的兑价,维持着国内商品的出口指数。

  某种程度上,胡楚元也效仿了曰本的一些政策,陆续颁布了《征用土地补偿条列》、《土地交易税收条例》、《国家义务征兵法案》。

  利用这一系列的条款,政斧的中央财政收入大规模增加,同时稳定了黄金储备,抑制了国内黄金外流的可能姓,对于国内的农业经营,清政斧也主推中信社模式。

  事实上,所有后发展起来的国家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早期经济和对外贸易完全依靠农业,类似于美国、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劳动力人口充沛的国家,农业发展更是最为关键的基础。

  187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仅核算英国本土),至1884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占据总经济比的%,但直到1890年,美国经济出口的主体仍然是农业。

  1899年,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增加到亿美元,纺织品及原料牢牢占据第一位,其他商品排序依次是煤矿、茶叶、铝及铝合金、糖、丝麻原料、瓷器、机械、船舶、中药材及制品、烟叶及卷烟制品,机械、瓷器、轮船、钢铁、金属制品等工业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南美洲和非洲。

  在和英国达成合作协约后,英国的庞大殖民地市场骤然对中国开放,中国工业品开始获取了几乎等同英国的互惠关税政策,在非洲、西亚、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英国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曾经说过,50年代,西班牙的铅制品兵人玩具都是英国制造,70年代,英国的铅制品兵人玩具都是德国制造。

  在1870年-1880年,德国制造还属于一种被英国人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