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一章 垄断主义的精髓_天下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中德关系继续稳定维持的原因,可如果英国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中国就必须要参战了。

  如果俄国提前攻击中国,那对不起,中国就只能连着德国一起打。

  1910年的春天,胡楚元还收到了威廉二世皇帝的私人贺电,祝贺他的五十岁的生曰。

  不经意间,已经是半百的老先生了呢!

  胡楚元收到贺电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唏嘘。

  在这封贺电里,威廉二世提到另外一件事……如果可以的话,他想来中国访问,时间可以安排在5月份,届时,他愿意乘坐德国最强大的战列舰抵达中国,国事访问的同时,也会进行一次军事访问,探讨两国更多的合作事宜。

  看完贺电,胡楚元在心里悄然的斟酌着。

  威廉二世的消息可能还是很灵通的吧。

  新任内阁已经基本决定了,这一次,胡楚元决心重新出山,第二次出任中华帝国首相,当然,那就基本意味着在他这一任上,帝国将画上一个破折号,进入中华明煮共和国的时期。

  别人没有这个胆量。

  提了几个人,大家都觉得自己坐镇不住。

  即便是陆广荃也不愿意,陆广荃的话说的很直白……虽然转变成共和国是大势所趋,但也要考虑国内必定存在着很大的保守势力,特别是张之洞和张百熙的保守党,所谓的保守党,其实就是保皇立宪党。

  能够镇住这些遗老遗少的人,整个中国唯有胡楚元。

  所以,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任首相,共和国开国的第一任总统都只能是胡楚元亲自坐镇,后面再交给大公党的其他人。

  等到威廉二世抵达燕京,差不多,也正好是胡楚元重新出任首相的时候了。

  让他来吗?

  胡楚元在心里默默的寻思着。

  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中德两国实际上一直都没有到要开战的地步,恰恰相反,虽然在军事合作上已经基本停止,两国在经济、技术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仍然在进一步的增加。

  在德国内部工业发展渐渐遇到障碍,在欧洲和美洲投资也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德国容克财团开始逐步加大了在华投资,通过在华设厂来获取《中英法三国殖民地战略合作条约》的好处。

  德国在华投资还是很容易的,因为,中国精通德语的人才实在是非常的多。

  直到现在,1910年,中国在外留学生中的35%还是在德国,在德国的留学生中,高等学位的比例也最大,中国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基本是参照德国设计。

  此外,德国在华的教授数量也非常大,甚至连德国医生在华的数量也是外籍医生中最多的。

  目前有三位德国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上海、燕京任教,并在中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优厚扶持资助下从事化学研究。

  另外,那个特殊的爱因斯坦先生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