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国1922_天下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育援助开始逐步增加,每年在华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陆续增加到万人。

  燕京、香港、天津、新加坡陆续设立新的国际区,允许外国公民长期居住,并持有国际区的居民权,中国对外国的移民政策越来越开放,继续保留多重国籍认可。仅1921年,外国公民的入籍数量申请就达到了47万人,由于历史问题,俄罗斯人约占一半数量。

  相应的,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国际化,国内大学的外国教授、教员数量在1921年达到万人,国家也推行优厚的技术移民法案,对外籍高学历公民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外国语大学、南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江南大学、香港大学都是国内高校中较为典型的国际型大学,外籍教员和留学生的比例都超过30%。

  中国正在快速的变化着。

  吃过苦的胡楚元对中国的教育一直维持着较为自由和宽松的态度,在国内,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外语,但不一定非得是英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都可以接受。

  在整体教育结构上,中国教育体制依然是在仿照德国。

  中级职业学校是国内最为主要的人才基地,超过70%的中级职业学校都属于国立,学费基本全免,特别是依靠中级师范学校,大量培养着面向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为迅速实现普及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数量更多的中级工业技术学校则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工。

  和高中不同,中国的中级职业学校通常都是四年制,在为期三年半的高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还会有半年的实习教育,分派到各个厂工作实习。

  国内的所有工厂都有义务接收实习生,同样继续有义务为职工提供每周至少五个课时的在职诚仁教育。

  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中,中职学历的学生在就业时要更为容易,高职教育一般是三年制,高中生和中职生都可以报考。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异常重视,以及多年的全面学习德国的精神,使得中国在制造业上拥有其他国家几乎难以战胜的优势。

  中国在电气工业革命上的大幅度的前进,即便是美国也难以追赶。

  截至1922年,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经是美国的倍,整个欧洲的总和,火力、水力、地热、天然气、柴油机都可以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也不断的出现。

  整个电力工业的大革命,农村电网的建设,远程电话的推广,大农业经济的推广,机械化耕种的全面推进,公路铁路的大规模扩建……一切都仿佛是下一个世纪的中国,站在这个时代和其他国家进行不平等的竞争。

  蒸汽机即将退出中国,很难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