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瓦罐煨汤_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朱瞻基一开始没打算御驾亲征,但是夏元吉老成谋国,跟他说:“你瞅那些武将,一听说要打仗,脸色都变了,不堪大用。你若不去,可能会有李景隆。”

  朱瞻基觉得夏老说的真对,李景隆归降之后还被封做靖难首功——这倒是挺对的,他但凡有点能耐,靖难之战也难以成功。把五十万大军用的比五十万只蛐蛐都不如,厉害了。他就御驾亲征,带兵直扑汉王所在的城池,围困住,开始往里面射劝降的信。一开始说的是投降把我的叔叔,到后来就改口了‘汉王再不投降,等别人把你抓了来献俘,性质就不一样了’!

  朱高煦一开始对此不屑一顾,直到他发现,真有人做这样的打算,想把他捆了,换取高官厚禄。

  那怎么能行呢!焉能让别人抢在我前面。

  他亲自投降。

  朱高煦被解决的速度惊人,过程也有些好笑。朱瞻基把叔叔全家都带到京城,好好的软禁起来,去太庙祭祀,通知□□、太宗、仁宗。

  打仗一贯如此,出兵时要去报告一下,请祖宗保佑。收兵时也要把自己的战斗过程、战斗结果通知祖宗,抓到重要人物还要带去献俘,不过朱高煦就不用献俘了。

  【阴间】

  朱元璋和儿子本来在谈论《阴律》,买了两本来批注,探讨其中优劣,以及应该更改的地方。

  勤政的皇帝都干过这种事,人间的举子什么都不懂,尚敢谈论法律的得失成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更何况他们是专业的。看看法律,就知道阎君们想要什么样的天下。

  朱棣仔仔细细的看着这本成《东征记》,虽然经过美化,经过朱瞻基本人的修饰,以及文人的二次修饰,但他还是能轻而易举的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事情真相。

  真像就是这场战争非常简单,对手笨的像一只和狮子抢骨头的蠢狗。

  燕王的封地若换一个地方,若是没有宁王的军队,就必然没有实力去争锋。

  “这可不应该。”朱允炆幽幽的说:“那样的行为,哪里像燕王的儿子。”

  朱棣也很气恼,‘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放在朱高煦身上倒是很合适,年轻时聪慧又文武双全的一个人,怎么还没登基,就和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等人一样,锐气全无,根本看不出年轻时的英名果敢。当年靖难之战时,二儿子的表现非常优秀,只是在自己登基之后才越来越蠢。朱允炆这话说的刺人心肝,却也没什么错,他也怀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儿子。暗暗含恨怒视朱允炆,欲动手,又想找个名目再动手。

  朱高炽笑呵呵的说:“这下好了,二弟放下痴心妄想,安安生生做个太平王侯。即便是免去王爵,那日子过的也比曹魏时的宗室要好啊。”曹魏时的宗室被管束的那叫一个严格,在封地中不得自由,每隔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