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7章 叛乱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乱匪头子竟是我大明的县令!不知吏部当初为何没有识破他是个用心险恶之徒,竟委了他做七品正堂。”赵瑁亦在借着这件事攻击自己的政敌——吏部尚书余熂(xi)。

  余熂连忙解释:“启禀圣上,吏部考功司半月前查得沈放在丹阳县令任上玩忽职守、纵容不法,已经开了革职文书送到了丹阳。想来沈放是因为被朝廷革职,怀恨在心。这才纠集刁民造反的!”

  户部右侍郎郭桓开口:“圣上,镇江是北方秋赋押送入京的必经之路。臣赞同兵部王侍郎、礼部赵部堂的建议,朝廷应及早派兵平叛。”

  洪武帝阴晴不定的看着一众臣子们吐沫星子乱飞。他心头存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他这个大明天子就是造反出身。他比谁都清楚,华夏百姓性格温顺,但凡饿不死就不会去造反。大明开国这些年,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虽屡有小规模的叛乱,都是因为那些地方太穷,老百姓实在吃不上饭,才铤而走险造反的。镇江府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怎么可能一下冒出这么多反民?

  跟洪武帝抱有同样疑问的还有殿下侍立的锦衣卫北镇抚使常歌。

  郭桓见洪武帝没有表态,提醒他道:“圣上,若不及时派兵镇压,一旦乱匪们劫了北方的秋赋,朝廷的秋赋就会变成叛军的军饷!他们必将趁势做大,后果不堪设想!”

  洪武帝终于作出了自己的决断:“命前军都督同知徐辉祖停止丁忧,暂时夺情,率金吾前卫、虎贲左卫一万五千将士前往镇江平息叛乱。另外......命锦衣卫北镇抚使常歌为监军钦差,一同前往。另外郭桓,户部要立即拨给金吾前卫、虎贲左卫开拔所需军饷。”

  郭桓叩首:“臣遵旨。”

  众臣散去,洪武帝唯独留下了常歌。

  洪武帝问:“知道朕为什么让你跟着徐辉祖去镇江平叛么?”

  常歌答道:“知道,圣上是想让微臣查清楚,为何镇江的百姓会造反。”

  洪武帝笑道:“果然是聪明人。平叛是重要的事,搞清楚为何会发生叛乱同样重要。对了,蒋瓛给朕上了一道密折,说锦阳郡主宾食吴宗伯以前与匪首沈放过从甚密。”

  常歌连忙替吴宗伯辩解:“吴宗伯对圣上忠心耿耿,绝没有参与沈放的叛乱!”

  洪武帝道:“朕当然相信朕的妹夫。这趟去镇江,你带上吴宗伯。最好能劝动沈放投降。那些叛乱的镇江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轻易不愿意对他们赶尽杀绝。”

  洪武帝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他对待官员严苛无比,嗜杀官员成性。对待百姓却一向仁厚。这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是贫苦百姓家的孩子,对当官的天生有一种仇视感。对百姓天生有一种亲切感。

  常歌回了家,对宋盼儿说:“我要跟随辉祖去镇江平叛,你快给我收拾几件衣服。今夜我要随大军连夜开拔。”

  宋盼儿惊讶道:“平叛?哪儿有叛乱?”

  常歌道:“镇江府。就在圣上眼皮底下。快去帮我准备吧。”

  常世勋凑了上来:“爹,带着我一同去吧!让我也见识见识战场是什么样的。”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