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3章 道衍的暗桩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万人。

  吴庸是个酷吏,很懂得迎合洪武帝的心思——洪武帝不但仇官,还仇富!官员们抓完,他又把手伸向了富户!六合会贪污全国官粮两千四百万石,粮食经由各地粮行变现。既然是贪污所得的粮食,那就是脏粮。买卖即为销赃、收脏,必重罚之。追查脏粮之事,被吴庸演变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杀富归公”运动。民间中等富户以上,被杀头者不计其数,被罚倾家荡产者几乎占到了七成。

  吴庸给洪武帝的奏折中讲明了因郭桓案所杀之人的人数——“约六七万人”。这是一个模糊的数字。因为就连主审官吴庸都不知道到底杀了多少人。

  与此同时,数百里外的太平府。

  常歌正在长江边钓鱼。贴身校尉纪纲在一旁给他撑着伞挡雪。

  纪纲道:“镇抚使,咱们半月前就已经查清了马船案。抓了太平知府陈汝器、繁昌知县王景东、当涂县丞张郁、芜湖县主簿周仁。他们贪墨的脏银也已追缴清楚。您怎么一点不着急回京?”

  常歌提了提鱼竿:“回京?京城如今是个是非窝。回去无非是招惹是非。咱们在这儿独钓寒江雪不是挺好的么?”

  纪纲道:“我听到了一些风声。京城里的蒋瓛也在学您。远远的躲开郭桓案。锦衣卫几乎没怎么过多参与此案的查办。全是由大理寺的吴寺卿、都察院的余御史、丁御史经手的。”

  常歌微微一笑:“这不是蒋瓛的性格。他向来是好大喜功的。可能他的背后有高人指点吧。”

  常歌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的那位表兄黄桂,是管钱粮的县丞,一定也牵扯进了郭桓案。唉,可惜啊,我没办法出手救他。”

  纪纲建议:“要不您给吴寺卿写封信,打个招呼,请他高抬贵手?”

  常歌摇头:“算了吧。吴庸那厮杀人已经杀红了眼。自认为自己成了第二个权倾朝野的胡惟庸。我给他写信,不但救不了黄桂,很可能还会惹祸上身。人之命,天注定。是生是死就要看我那表兄的造化了。”

  京城。

  洪武十八年的会试马上就要开始。

  黄子澄和举子们一起站在江南贡院的大门前,内心忐忑的等待着鸣锣进场。

  忽然间,一队大理寺亲兵来到了江南贡院门口。一名亲兵将一个竹笼放在了考场大门前。前排眼尖的考生看到,竹笼里赫然装着一枚血淋林的人头!

  大理寺卿吴庸走到考生们面前,高声道:“今科会试的举子们,都听了!这竹笼里装的是前任户部右侍郎郭桓的人头!你们进考场,要踏着这颗人头进!这是圣上的旨意!圣上让你们这么做,是为了让你们记住,金榜题名后进入仕途,一定要做个清官!谁敢做贪官,郭桓就是你们的下场!好了,鸣锣,开考!”

  郭桓案已经进入尾声。郭桓案的引子是镇江府的叛乱。带领百姓造反的前任七品县令沈放亦迎来了自己的结局。

  诏狱。

  沈放正在牢房之中看《资治通鉴》。他的手边摆着一壶酒。洪武帝有明旨,命北镇抚司诏狱厚待沈放。故而沈放在狱中甚至比做官时还要安逸一万倍。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