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6章 麦种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到地里去也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麦穗。”

  盛庸冷笑一声:“呵,邱藩台大错特错。盛庸从军之前就是在家务农的。干瘪的陈年麦粒,种到地里去根本不会发芽!”邱吉面色一变:“盛庸。你不要没事找事!我提醒你,你如今还是待罪之身!皇上不计前嫌,重新任用你,是为了让你在山东安定地方!不是让你在山东无事生非的。”

  盛庸回怼道:“待罪之身又如何?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皇上三令五申,一定要保障今年春天的复耕。藩台衙门却拨发出一堆干了的麦种。这事儿我管定了!”

  说完盛庸气冲冲的离开了布政使衙门。他派出手下到各地一打听,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朝廷给山东拨发的五万石麦种,下发到各府县都变成了干瘪的陈麦。

  不仅如此,朝廷给山东还发了五十万石精米,用作赈济百姓、渡过春荒之用。发到各府县,也都成了生了虫的霉米、陈米。

  盛庸骨子里有着耿直的脾性。他直接上折子,将事情禀报给了永乐帝。

  文渊阁。永乐帝的面前站着纪纲、常歌父子以及姚广孝、内阁七阁员。

  永乐帝一脸狐疑的说:“盛庸的折子

  你们都看到了。朕觉得有蹊跷。若真如他所言,为何山东上上下下近百名地方官都没有禀奏?就他一个降将发现了这件事?会不会是他在刻意抹黑邱吉这个燕王府旧属?”

  姚广孝提醒永乐帝:“皇上,若真如盛庸所言。那山东就是出了贪腐的窝案了。”

  永乐帝转头看向常歌:“常歌,太祖爷时,你是经常出京办差的。这回,你就代朕去山东走一遭。查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哦对了,让你儿子跟你一起去。你上了年纪,他在你身边也好照顾照顾你。”

  常歌拱手:“臣遵旨。”

  第二天,常歌父子便启程前往山东。因为运河尚在修复当中,父子二人没有走陆路。

  在路上,常歌跟儿子分析着这件事。常歌道:“盛庸那人我是了解的。他打仗谨慎,做官同样谨慎。绝不会无事生非。他又不是不知道,自己身份特殊。若因上折子惹出祸端来,一定吃不了兜着走。”琇書網

  常世勋道:“那就是整个山东官场都在......我的天,这事儿要是真的,恐怕又是一个空印案啊!”

  常歌道:“事情难办就难办在这里。皇上刚刚登基,咱们绝不能撺掇他搞出空印案那种几万颗人头落地的大案。瓜蔓抄的事,刚刚过去一个多月,还历历在目呢。”

  十多日后,父子二人进得山东境内。他们换上了便服,又吩咐随行的锦衣卫远远跟着。打算到民间先探访一番。

  济宁境内。

  常歌跟儿子进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很大,有几百间房子。可是街上却不见几个村民。

  靖难三年,山东十室九空,果然如此。

  常歌跟在村中央打井的一个老农攀谈起来:“老人家,你们村里如今有多少人啊?”

  老农答道:“七八十口吧。”

  常歌又问:“刚回来,赶上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日子过的很苦吧?朝廷发粮赈济你们了嘛?”

  老农点点头:“赈济了!俺家三口人,领了两百斤米。熬稀粥紧着吃,能维持个两三个月。”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