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二三 中德冲突(七)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很多,蒲观水描述的局面根本不新鲜。

  “我们要发挥的是咱们人数上的优势。只要能炸开一个口子,咱们能够冲进要塞里面,咱们的部队十倍于德军,而且这些德军大多数都去操纵大炮了。在各个炮位上,他们根本没有系统的抵抗能力。大炮都是对外的,只要没人操纵,其他同志面对的敌人威胁立刻就小了。所以各路部队一旦炸开一个缺口,不用等待其他部队跟进,而是立刻突入要塞进行战斗。而其他部队尽量能够分头炸开要塞,冲进去战斗。而不要放弃自己的进攻路线,想别的突破口进攻。咱们人多,多路进攻之下,敌人顾此失彼,这样机会反而更大。”

  “那炮兵支援呢?”庞梓问道。

  人民党缺乏重炮,就现在的局面来看,能生产大口径重炮用的炮钢还得个好几年甚至十好几年。但是没有炮兵,青岛要塞是绝对拿不下来的。没良心炮这种抛掷炸药包虽然需要的条件简陋,不过也需要非常靠近敌人才行。这对于青岛要塞这种现代化的防御体系根本没用。

  庞梓指的炮兵支援是指人民党研发的新式装备“火箭弹”。

  对陈克来说,一战前的军事工业并不需要规模必须以万吨起,精度不需要必须到纳米级,结构深度不需要必须到量子级。这些大可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关键是一种思路。俗话说“兔子不土,战斗力五”。这在火箭弹上就表现的极为明确。火箭弹整个就是个一次用拼装货。组件全部是金属壳与火药,唯一算得上精细的就是使用丝绸来包裹药柱。基本原理和二踢脚没有太大区别。射程四公里,精度在五十米上下。

  说起其科技含量会让欧美工业界捧腹大笑的。可是这么一个东西却采用了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在研发的时候,细化的说,总共投入了三十几个单位。拿外壳来论,先是钢铁厂轧钢车间生产的铁皮外壳。后来就改了电解铝厂的铝制外壳。再后来又改回铁质外壳,再后来后是把这个交给了耐火材料厂去尝试解决。最后才暂时确定为一种铝壳加陶瓷内衬的复合外壳。

  包括火箭推进药柱,爆破部的爆破药填装,都是由专门的军工部门负责。每个部门负责一个相当单一的内容。

  整体上来说,则是陈克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把这个设计交给整个系统集成部门去负责。就这么一个玩意,从与段祺瑞北洋第三镇作战的时候就开始有最初的型号出现。随着人民党的工业实力进步,很多工艺得到解决之后,整个火箭弹也随之进行改进。

  模块化设计思路就这个好处,当各个部门都拿出自己负责的部件之后,组装起来就是一个最终产品。

  没有重炮,但是需要重火力,这就是人民党现在面临的局面。加上现在水平低劣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