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章 大旱后必有蝗灾_王爷的暴躁小丫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水、旱灾交替发生的地方,极大可能会有蝗虫危害。奴婢刚才听陈公子说河南前两年大水,来年又是大旱,就想到了书中所言,所以才会有些担心”

  “但奴婢人微言轻,怕冒然说出来,让大家耻笑,才失了神。还请王爷责罚”

  宋翊的话,让亭中众人都惊奇不已。

  真王也是认真的看着宋翊,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说河南会发生蝗灾。但却并没有怪罪她,要处罚她。

  真王看不出所以然,但宋翊说得话,又言之凿凿,兹事体大,只能转而问门客道“各位先生都是高才,不知道可曾看过类似记载吗?”

  众人莫不是摇头叹息,除了宋翊以外,没人看过。

  也是,这些人虽然都自诩饱览群书,但却都是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读书人,哪里对庄稼事感兴趣呢?更不会有人会看这些闲书了。

  真王并没有得到答案,但他却没来由地对宋翊十分信任。

  真王没有说什么,但座中有一书痴,人称顾老生,已经古稀,仍然参加恩科,但屡次名落孙山。他不像其他人对宋翊所言怀疑、不屑,反而一脸求知,不耻下问。

  “老生虽读了一辈子的书,但也知道书无止境的道理。虽然没有看过姑娘所说的闲书,也没有听过蝗灾的事情,但王爷身边的姑娘必定不会说谎。就是不知道姑娘可曾记得书名?若能记得,也让老生我回去寻来,再对照查看。这毕竟是关系河南百姓的大事情,可不得马虎啊”

  宋翊被人这么郑重拜托,也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不能告诉她这是从徐光启的《除蝗疏》里看到的吧。

  徐光启可是明朝的人,又怎么会被乾朝的人知晓呢?

  宋翊只能假装忘记了书名,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

  虽然宋翊不能说出书名,可信度大打折扣,但总算让亭内人都将视线都放到了并不确定会不会有的蝗灾这里。

  其中,最积极的还是陈公子。他本来想替家乡百姓讨个好,让真王向朝廷申请救灾款。

  但现在听说,河南大旱,还极可能有蝗灾,就也认真讨教,希望集中大家智慧,讨论出个子丑寅某的对策来。

  不过,真王的这些门客,也都是读死书的,让他们吟诗作对是手到擒来,但让他们想出治理虫害的对策,却一时没有好办法。

  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其中,有人旁征博引,言之凿凿地说可以用生石灰撒在地里,除虫害。

  更有甚者,说可以让百姓抓虫来吃,弥补虫害造成的损失。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众人聊得尽兴,很快就天黑了。

  真王留下众人吃了一顿丰盛的,然后就让各位回家了。

  虽然刚才大家畅所欲言,但也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将一个丫头的话当成真的。

  只不过有心在真王面前卖弄学问而已。

  但其中,还是有一人十分机敏,总觉得今日的事情不简单。于是回去后,立马将当日凉亭里的事情部记录下来,并整理出了一份手札。虽然做了一番功夫,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还是束之高阁了。

  自那日后,也就没有人再提起当天的事情。只不过,等来年开春,河南果然大旱,而且多地也发现了蝗蝻。

  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