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二章 支离破碎的新东方政策_苏联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交部长楞了一下,见势不妙,担心乔尼什基斯会坏了大事,于是恰到好处的补充了一句。

  “不是的,您误会了,这是为了重复表达对苏联和德国之间合作关系的尊重,毕竟我们是统一战线的盟友。难道不是吗?”

  强调了统一战线盟友的关系,对方自然不可能再说一些过分的话。

  望着外交部长微笑自若的回答,多勃雷宁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外交部长和国会议长都不是重点,所以对于对方的吹嘘表现出不冷不热的态度,他关心的是与克伦茨之间的会谈,以及他提出亚纳耶夫交代的问题时,会做出何种反应。

  现在还能表现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等到原形毕露的时候,苏联可不会因为阶级友情而手下留情。克伦茨的反应将决定亚纳耶夫下一步棋怎么走。

  是摧毁掉克伦茨,还是毁掉整个德意志民主复兴党,反正苏联还有另外一枚棋子隐藏在德国内阁高层之中。

  接到了多勃雷宁之后,国宾车队的目的地是德国总理府。

  一路上乔尼什基斯都向多勃雷宁表达苏德友好的观点,甚至是关于瓜分东欧政策的后续,比如让德国与波兰等中欧国家组建的联盟和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组建的轴心进行整合,将东欧变成双方利用石油,经济,资源等可控制的圈养肥羊。

  “我可以保证,苏联与德国合作是最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们选择了其他人,那么这是莫斯科的损失。我希望双方不要因为某些流言蜚语而产生关系破裂。”

  尽管竭力的转移话题,多勃雷宁却对乔尼什基斯的陈述不以为然,他单刀直入的反问对方,“对了,您还记得联邦德国的哈尔斯坦外交政策吗?”

  乔尼什基斯奇怪的望了对方一眼。

  哈尔斯坦主义由联邦德国国务秘书华特·哈尔斯坦制定,他声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但是作为四个战胜国之一而对德国统一负有责任的苏联除外。

  “当然,我并不会忘记德国那一困难的时期。”

  乔尼什基斯听到多勃雷宁语气有变,却不知道对方他准备要干什么。

  多勃雷宁摘下眼镜,自顾自的说道,“哈尔斯坦主义的本质就是联邦德国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当时的民主德国,因此不能同任何与东德建交的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哈尔斯坦主义也是你们的阿登纳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但后来难堪的事实表明,实行哈尔斯坦主义只能束缚联邦德国自己的外交活动能力,反而使自己被孤立起来。不是吗?”

  乔尼什基斯一下子不知道回复什么,只能说了一句“嗯。”

  “接下来就是新东方政策的时代,后来的勃兰特政府积极推行新东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