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王上的公然偏袒_丞相当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应清楚,是目前各国中惟一可与我淦国颉颃的强劲对手,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了一个目的不纯的所谓朋友而急于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呢?”

  “宣相未免太看得起煊国了罢?”有才如廉前车之鉴,郝运不敢教语气过硬,却也并不客气,“煊国国力不弱,难道我淦国就差了么?我大淦国现有雄兵百万,区区煊国何足道哉?宣相长他国志气,灭我淦国威风。”

  “郝大人此言差矣,宣相久居庙堂,于军防事务毕竟不甚了解,言下偏颇实属正常。”才如廉明护实贬,不由得让那些位胆色不够壮实的同僚心生“敬”意,明明才受了王上警斥,眼下又全无畏惧之心,果然是老臣本色。

  宣隐澜淡哂:“才大人说得好,久居庙堂难免不解民之疾苦。所幸晚辈出身民间,对于百姓需求尚能感同身受。至于军防事务,本相身为一国丞相,若是不甚了解,岂不是有负王上圣恩?据本相所知,我淦国当下共有雄兵一百八十万,这其中尚不包括王上的亲戍卫队及京畿防守卫队。阚大人,本相说得可对?”

  “阚大人”指得是兵部尚书,恭声称是。

  “我淦国目前兵强粮足,足以抵御任何外来侵犯,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无故兵犯他国,将自己卷入战火。战争永远会在侵犯与复仇之间轮回,郝大人身居高位,锦衣玉食,想必不太了解也不想了解百姓心中所盼罢?”

  郝运嗤之以鼻:“平民百姓盼的,不外是升官发财。”

  宣隐澜淡然一笑道:“郝大人方才也说过,晚生久居高堂所言怕要失之偏颇,礼部言大人为收集民俗古风曾一度走访民间,还请言大人作一回民之喉舌。”

  言大人姓言名予,原礼部尚书告病还乡后,身为礼部侍郎的他代任礼部尚书一职,是朝中自发形成的以宣隐澜为首“少相派”中的中流砥柱。这位言大人当即发声:“臣出自农家,自幼家境贫寒,在臣致仕之前,叔伯婶妇中最为渴盼的是‘吃饱’,无需再为三餐不济而心怀忧惧。臣在调访民间古风轶闻期间,听得民众最常期盼的,是安居乐业,衣食无缺,不要再因为战争流徙奔迁,不要再有亲人在战火中失去生命。。”

  郝运对他自然可能无所顾忌,讥笑道:“照言大人这么一说,这些平民百姓也是贪得无厌了。先只要吃饱,又要衣食无缺,还奢求莫在战争中丧命?他们若有亲人在军中当职,便该明白保家卫国是军人职责所在,为国捐躯更是军人无上的荣光,岂可贪生怕死?”

  “国乱民生贱,国富民生安。”宣隐澜声线沉冷,“兵士从戎,迫于生计糊口者有之,冀求建功立业者有之,如郝大人所言,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为国捐躯也称得上无上荣光,但居上位者若因此便认为可以驱策他们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