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章 粮食战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万兵马一年的综合费用罢了。

  当然,这是把所有的开支折银的算法,孙可望的大军是在钱粮共用,营庄分地,又有自己的工坊的基础上建立的,单纯军饷的耗费并没有那么多,更何况军饷大部分都只是钱折子上的数目而已。

  要不然,占领了那么多地方,孙可望何以只敢扩军到三十多万?其中还有七八万是卫戍军,招募的新兵也不过十万上下。

  其中真正按照精锐强军培养的,其实只有殿前军的八万大军和李定国的嫡系部队而已。冯双礼,马进忠,李来亨和刘文秀的兵马装备,补给都是要差许多,所费军饷更没有那么多。

  而“粮食战'一旦奏效,就不止是少死一两万兵马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其中的武器装备损耗,伤亡抚恤所需等等,都将大大减少。更不用说大部分粮食并没有浪费,其实也算不得亏,还能多出一两万有过大战经验的强军。

  不过,如此一番折腾,北方各地的百姓也将会因为粮荒兵乱,付出数十万的生命,甚至是更多。但若不这样,孙可望便难以以最小代价击溃江南清军,然后问鼎天下,迫使李定国,郑成功等人放弃武力相抗的机会。

  换言之,孙可望在将来和当前中,选择了牺牲北方的几十万百姓,他要最大可能在接下来的军事斗争中保存自己的实力,作为夺取天下的资本,进而将可能爆发的内战控制在最小规模,甚至掐灭在一开始。

  他那晚和陈少川说不想同室操戈,其实也并非只是为了让对方去干他不好自己动手的事情,也真的是内心的真情吐露。

  杀郑成功和郑军,孙可望或许还不含糊,但是杀李定国麾下的七八万大西军,他就真的有点下不去手了。不过,这也只停留在能不杀是最好的,若要杀也必然会动手的程度。

  这是争夺天下,容不得妇人之仁,而且孙可望怎么知道李定国不会下毒手?

  到了九月份,孙可望从长沙启程,在最新选拔的亲卫军护送下由醴陵-南昌一线重返江西。他的亲卫军经历过几次大战,损失惨重,如今除了几个骨干,全都是各部兵马中的新人。

  为了提升自己对大军的控制,每一次调整,孙可望都会将自己手下的亲卫下放到殿前军各部,担任军官或者军法队。然后又从各部挑选精锐,补充到亲卫之中。

  殿前军各部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训练的,兵将之间的磨合并不困难,各部之间配合作战也同样十分频繁。

  这些军官和他朝夕相处,关系并不一般,更是自成体系,唯孙可望是瞻,军中将士都将入选亲卫军视为晋升的重要机会。

  不过,这样的晋升机会代价极大,特别是孙可望喜欢用自己作为诱饵,亲卫军最终的伤亡比甚至是殿前军军中最高的,往往十不存四。但只要能活下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